核心議題:
- 地緣政治風險升溫: 美國與歐洲在烏克蘭議題、貿易關稅、對俄羅斯態度上出現分歧,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。
- 美國企業界對川普政策的反彈: 針對鋼鋁關稅及取消電動車補助,美國企業界(如福特汽車)擔憂競爭力下降。
- 英特爾(Intel)可能的業務重組及台積電的角色: 市場傳聞博通可能收購英特爾的設計和行銷部門,台積電可能接管其晶片製造業務。
- 美國晶片法案的變數: 川普政府可能審查甚至取消晶片法案的直接資助,對台積電、三星等在美設廠的企業產生影響。
- 台積電的護城河及政治風險: 分析台積電在面對政治風險下的投資選擇,以及是否被低估。
- ETF的重要性: 強調透過投資ETF分散個股風險,尤其是美股科技類ETF。
公司與產業分析:
- 英特爾(Intel):
- 潛在的業務分割: 市場傳聞博通可能收購其設計與行銷部門,台積電可能接管製造業務。
- 股價表現: 上週股價大幅上漲,但長期來看仍面臨上方賣壓和資料中心業務的競爭壓力。
- 晶圓代工業務: Foundry業務預計在短期內難以回到2022年的高點。
- 晶片法案補助: 已獲得美國政府85億美元的補助。
- 台積電(TSMC):
- 潛在入股英特爾: 市場傳聞台積電可能評估收購英特爾部分或全部晶片工廠。
- 董事會成員: 成員包括美國人、英國人及林全。
- 美國設廠: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生產的晶片,目前大部分運回台灣封裝。
- 先進製程: 在2奈米製程方面領先英特爾和三星。
- 晶片法案補助: 已獲得美國政府66億美元的補助。
- 博通(Broadcom):
- 潛在收購英特爾部門: 可能收購英特爾的晶片設計和行銷業務,預計對博通有利。
- 其他公司:
- 福特汽車(Ford): 擔憂鋼鋁關稅削弱美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。
- 特斯拉(Tesla): 取消電動車補助對其影響較小,因已具備技術和市佔優勢。
- 輝達(NVIDIA)和超微(AMD): 在資料中心業務上超越英特爾。
- Nike: 儘管仍是全球市佔率最大的運動鞋品牌,股價卻下跌。
- **星巴克:**咖啡價格上漲,將開始調漲價格。
川普政府的晶片法案可能出現的三種方案
- 台積電在美國建立先進封裝廠,完成前後段晶片全環節的製造。
- 台積電把先進封裝直接交給intel。
- 台積電、美國官方和輝達等科技巨頭入股intel,成立獨立的晶圓代工事業部。
其他重點:
- 美國與歐洲分歧: 美國與歐洲在烏克蘭、貿易、移民等議題上存在分歧。
- 美國的貿易逆差: 台灣已成為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國。
- 地緣政治策略: 建議台灣參考印度的外交策略,在參與美國供應鏈的同時,維護自身利益。